產品名稱 |
鑫航育2號蘆筍種子 |
面向地區 |
苗床育苗培養土的調制。培養土是培育蘆筍壯苗的基礎,培養土含有豐富的營養和良好的理化狀況。配培養土可用肥沃的壤土、腐熟的圈肥和畜禽糞、大糞干、草木灰等。其比例是:過篩后的肥土6份,腐熟的牛馬糞、圈肥4份,混合均勻后每立方米中再拌入大糞干或干雞糞15-20千克,過磷酸鈣0.5-1千克,草木灰5-10千克或三復合肥1-1.5千克。拌勻后填于陽畦或拱棚畦內,厚度14厘米。
營養缽育苗營養土的配制:一般由潔凈園土5份、腐熟堆廄肥2-3份、河泥1份、草木灰1份、過磷酸鈣2%-3%,充分混合均勻,并加水拌至“手握成團,落地即散”的程度。
蘆筍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、維生素A以及葉酸、硒、鐵、錳、鋅等微量元素。蘆筍具有人體所必需的各種氨基酸。 蘆筍含硒量一般蔬菜,與含硒豐富的蘑菇接近, 甚至可與海魚、海蝦等的含硒量媲美。總之,從白筍、綠筍中氨基酸和鋅、銅、鐵、錳、硒元素的分析結果看出, 除白筍含天冬氨酸綠筍外,,其他無論氨基酸還是上述微量元素含量,綠筍均白筍。
蘆筍系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,適應性強,品種較多。一般可選用新品種,表現為萌芽早、生長速度快、嫩莖粗細勻稱、頭部鱗片緊密不易散頭、色澤濃綠、商品性好、產量高,植株屬矮化型,抗病、抗倒伏,屬綠、白筍兼用品種,是目前較為理想的生產用種。
休眠期極耐低溫。春季地溫回升到5℃以上時,鱗芽開始萌動;10℃以上嫩莖開始伸長;15~17℃適于嫩芽形成;25℃以上嫩芽細弱,鱗片開散,組織老化;30℃嫩芽伸長快;35~37℃植株生長受抑制,甚至枯萎進入夏眠。蘆筍光合作用的適宜溫度是15~20℃。溫度過高,光合強度大大減弱,呼吸作用加強,光合生產率降低。 [2]
蘆筍的莖分為地下根狀莖、鱗芽和地上莖三部分。地下根狀莖是短縮的變態莖,多水平生長。當分枝密集后,新生分枝向上生長,使根盤上升。肉質貯藏根著生在根狀莖上。根狀莖有許多節,節上的芽被鱗片包著,故稱鱗芽。根狀莖的先端鱗芽多聚生,形成鱗芽群,鱗芽萌發形成鱗莖產品器官或地上植株。地上莖是肉質莖,其嫩莖就是產品。